
期刊简介
《中国民间疗法》杂志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与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央级技术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国家中医药优秀科技期刊。★办刊宗旨:弘扬民族文化,深入挖掘中医药民间传统疗法;发扬中医特色,切实加强中医药继承与发展。办刊特色是: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于一炉,以实用为主,面向基层,面向大众,全面介绍中国民间传统的医疗保健方法。★主要读者对象:适合于广大医药卫生人员,尤其是基层医务工作者,以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和参考。★主要栏目:学术探讨、老中医经验、独特疗法(包括针灸、推拿、火罐、刮痧、敷脐、外敷、灌肠、穴位注射、针刀、熏洗等各种疗法)、综合疗法、方药应用、成药应用、古方今用、专科临床、专病报道、民族医药、中西医结合、养生保健、饮食疗法、单方验法、临床调护、家庭医生、综述等。
鼻窦创伤
时间:2024-12-17 15:48:06
概述
根据解剖特点,平战时鼻窦创伤机会以上颌窦最多,额窦次之,筛窦较少,蝶窦最少。鼻窦创伤时往往合并有颅脑、眼眶损伤,常伴有脑脊液鼻漏。
临床表现
随致伤因素及暴力方向的不同,而临床表现亦各异主要为出血、畸形、功能障碍及感染几方面。
1.出血
轻度是由于粘膜撕裂或软组织小血管的破裂;上颌窦、筛窦创伤及上颌动脉、蝶腭动脉或前、后颌动脉、翼静脉丛等较大血管时,出血不易制止,可导致休克;若蝶窦创伤伴有海绵窦或颈内动脉破裂,则出血凶猛,往往瞬间致死。筛窦及额窦损伤时可发生脑脊液鼻漏,混于血液中,早期不易区别,须特别注意及时处理。
2.畸形
面部塌陷见于额窦、上颌窦前部的粉碎性骨折。眼球塌陷见于眶底爆折,眶内软组织部分坠入上颌窦腔。眼球外移可见于筛窦纸样板碎裂,局部血肿的压迫。上牙槽的变形可由于上颌窦的横断。当面颌部有血肿气肿或组织水肿时不易正确判断窦壁的变形,X线平片、体层摄片或CT扫描有助于诊断。
3.功能障碍
嗅功能障碍可由于筛、额窦损伤波及前颅凹底引起。视力障碍、复视多由于筛、蝶窦创伤损及眶尖及眶内、或眶底爆折所致。张口困难可能因上颌窦创伤损及翼腭凹肌肉。咬合异常发生于牙槽折断变形者。鼻腔通气障碍可因鼻窦损伤后引起鼻腔狭窄、粘膜肿胀、瘢痕粘连所致。蝶窦骨折伤及蝶鞍者尚有可能引起外伤性尿崩症。
4.感染
鼻窦骨折后,即使表面无开放性创口,感染亦可经窦腔进入软组织发生感染;若表面有开放创口,往往有泥土、脏物等随致伤或弹体进入窦腔引起感染;若有异物存留或死骨形成,则易形成经久不愈的脓瘘。
检查
详细询问病史,全面查体,可行X线、CT检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与鼻窦气压性创伤鉴别。
预防
为外伤性疾病,预防在于注意安全。
并发症
如伴有眼球和视神经损伤则视力减退或失明。大块弹片伤时出现明显局部软组织缺损,常伴有粉碎性骨折,伤后也易合并鼻窦炎或骨髓炎。若有异物或死骨存留,创口可经久不愈,形成慢性瘘管。额窦前壁骨髓丰富,感染后容易形成骨髓炎。
治疗措施
1.止血
一般的进行性出血均用堵塞法止血。但若出血伴有脑脊液鼻漏则忌用堵塞,以防颅内感染,可用麻黄素或肾上腺素棉片止血。仍流血不止时,可行颈外动脉结扎术或筛前、后动脉结扎术。对原发性或继发性的泉涌般出血,可行紧急两侧颈外动脉结扎术,必要时再加两侧前后鼻孔堵塞,往往能抢救成功。止血过程中应注意防止血液误吸入气管,必要时可取头低足高位。
2.清创
宜及时进行,力争于24h内清创,以避免感染发生而增加瘢痕愈合。清创原则:①对软组织及其起主要支架作用的骨质应尽可能保留;②对于可能妨碍窦腔向鼻腔内引流的创伤骨壁则尽可能去除。
异物处理原则:①容易取出者,当时立即取出;②取之有危险,不取也有严重后果者,有充分准备后设法取除,如嵌入血管丛的尖小异物或嵌入脑膜的感染性物即属此类;③取之有危险,不取亦无碍者,可以不取,如气枪铅弹射入颅底深处,不影响功能又不致感染,即属此类。
3.整复
整复原则:①无损容貌、无损功能的线状骨折不必处理;②面容塌陷或影响眼、鼻功能的骨折应开放复位,可通过正常鼻窦手术进路,将下陷的骨片挺复,碘仿纱条堵塞固定3~5d(图1及图2);③有脑脊液鼻漏应取颞肌筋膜修补;④整复后的鼻窦应造好通向鼻腔的的宽敞引流口,碘仿纱条一端自引流口引出;⑤鼻腔内应填凡士林纱条和通气管,以防总鼻道发生狭窄或粘连;⑥颌面部有大块缺损者,可将缺损边缘皮肤与窦腔粘膜缝合,消灭创面,以利二期整复。